放入,豆腐,切成,菠菜,蛋白
提問: 寶寶缺鈣怎么辦
問題補充: 寶寶40天,醫院檢查說缺鈣怎么辦?
医师解答: 孩子缺鈣央要遵醫囑補鈣及維生素D或多曬太陽,可多吃蝦皮,紫菜,花生等含鈣多食品,缺鈣糾正及時,不會影響孩子發育.
如何幫處于生長旺期的嬰兒補鈣
[關鍵詞] 嬰兒 補鈣
健康網訊: 嬰兒期是人的兩個生長激增期的其中之一,嬰兒1歲時的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,身長是初生時的1.5倍。因此這個時期,孩子缺鈣或或發生佝僂病的概率是很高的。
那父母怎么幫嬰兒補鈣呢?
1、提倡母乳喂養,母親補充鈣劑,每天服用鈣片,每餐2片,必要時晚點再服
用2片。
2、處于斷奶時期的嬰兒逐步添加輔食,如米粉、蛋黃、菜汁菜泥等
,這時可將鈣片研碎,混在米糊中喂入,每天2片,長得比較大的孩子可以加用一
片,并讓孩子逐步自己含服。
3、在補充鈣劑時,還應補充足量維生素D3。
4-12個月嬰兒補鈣食譜
1、雞肝糊
[原料] 雞肝15克,雞架湯150毫升,醬油、冰糖各少許。
[制作] 將雞肝放入沸水中去掉血水,再煮10分鐘,取出剝去外衣,放容器內研碎備用。將雞架湯放入小鍋內,加入研碎的雞肝,煮成糊狀,加入少許醬油和冰糖,攪勻即成。
[用法] 每日1--2次,每次3克--5克。
[功效] 富含鈣、磷、鐵、鋅及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素,適合4--6個月嬰兒補鈣食用。
2、西紅柿魚糊
[原料] 凈魚肉100克,西紅柿20克,精鹽2克,雞湯200毫升。
[制法] 將凈魚肉煮熟后切成碎末;西紅柿用開水燙后剝去皮,切成碎末。鍋內放入雞湯,加入魚肉末、西紅柿末、精鹽,煮沸后用小火煮成糊狀即成。
[用法] 每日2--3次,每次5克--10克。
[功效] 富含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胡蘿卜素、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,適宜5個月以上嬰兒食用。
3、牛奶香蕉糊
[原料] 香蕉20克,牛奶30毫升,玉米面5克,白糖4克。
[制作] 將香蕉去皮后搗碎;玉米面、白糖、牛奶放入小鍋內攪勻。鍋置火上加熱煮沸后改文火并不斷攪拌,以防糊鍋底和外溢,待玉米糊煮熟后放入搗碎的香蕉調勻即成。
[用法] 隨意喂食。
[功效] 富含鈣、鉀、鐵、磷、維生素C、蛋白質等,有利于嬰兒骨骼、牙齒及大腦生長發育,適宜4--12個月嬰兒補鈣食用。
4、鮮蝦肉泥
[原料] 鮮蝦肉(河蝦、海蝦均可)50克,香油1毫升,精鹽適量。
[制作] 將鮮蝦肉洗凈,剁碎,放入碗內上籠蒸熟加入適量精鹽及香油拌勻即成。
[用法] 每日1--2次,每次20克--25克。
[功效] 富含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尼克酸、優質蛋白質、優質脂肪等,適宜7個月以上嬰兒補鈣時食用。
5、三色肝末
[原料] 豬肝25克,蔥頭、胡蘿卜、西紅柿、菠菜各10克,肉湯、精鹽各適量。
[制作] 將豬肝、胡蘿卜分別洗凈,切碎;蔥頭剝去外皮切碎;西紅柿用開水燙一下,剝去外皮,切碎;菠菜擇洗干凈,用開水燙過后切碎備用。分別將切碎的豬肝、蔥頭、胡蘿卜放入鍋內并加入肉湯煮熟,再加入西紅柿末、菠菜末、精鹽煮片刻,調勻即成。
[用法] 每日2--3次,每次5克--10克。
[功效] 富含鈣、磷、鐵、鋅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,適宜7個月以上嬰兒補鈣時食用。
6、牛奶蛋
[原料] 雞蛋1個,牛奶200毫升,白糖適量。
[制作] 把雞蛋白與蛋黃分開,將蛋白抽打至起泡后待用。鍋內加入牛奶、蛋黃和白糖,混全均勻,用文火煮片刻,用小勺將起泡泡的蛋白一勺一勺地加入牛奶蛋黃鍋中,稍煮即成。
[用法] 每日分1--2次食用。
[功效] 富含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B2等,可促進機體特別是大腦的以育,適宜10個月以上嬰兒補鈣食用。
7、龍須掛面湯
原料:龍須掛面50克,熟豬肝30克,雞蛋1個,菠菜28克,雞湯或骨頭湯適量,香油、醬油、精鹽各少許。
做法:熟豬肝切成細末;菠菜擇洗干凈后用開水焯一下,瀝干水切成細末;龍須面折成短段。鍋上火,加入適量水煮沸后放入掛面段、醬油、精鹽及雞湯或骨頭湯,待掛面軟爛時,將雞蛋調散后淋入鍋內,放入豬肝末、菠菜末,最后滴入香油拌勻即可。
特點:富含鈣、磷、鋅及多種維生素、蛋白質,可壯骨健腦。適宜6個月以上嬰兒補鈣時食用。
油菜海米豆腐羹
原料:豆腐750克,油菜125克,海米30克,植物油75克,麻油10克,味精7.5克,鹽8克,水淀粉20克,蔥花10克。
制作:1.豆腐切成1.5厘米見方的丁,海米用開水泡發后切成碎沫,油菜摘洗干凈切碎。
2.將油放入鍋內,熱后下入蔥花熗鍋,投入豆腐、海米末,翻炒幾下再放油菜,炒透后加入鹽,勾芡,最后放入味精和麻油即成。適合七個月以上寶寶。
豆腐丸子菠菜粉絲湯
[原料]豆腐100克,豬肉20克,雞蛋10克,標準粉10克,菠菜50克,粉絲10克,蝦皮3克,香油2克,蔥、姜水、花椒水、鹽適量。
[制作方法]將豆腐抹成泥,豬肉剁成肉泥,蝦皮剁成末,把雞蛋放入碗內調勻,菠菜放入開水鍋內焯一遍,再用冷水浸一下,撈出后切成小段,將豆腐泥與豬肉泥混合,放入雞蛋液及標準粉及蔥、姜水、花椒水、鹽攪勻,做成丸子,投入開水鍋內氽熟撈出,隨后,放入粉絲煮熟,再加入菠菜、鹽燒片刻,再加入氽好的丸子,淋上香油即可。
此食譜中含蛋白質14.8克,脂肪19克,熱量289.5千卡,鈣390.5毫克。 適合九個月寶寶。
炒蝦皮豆腐
[原料]蝦皮10克,豆腐50克,蒜苗5克,植物油4克, 蔥姜末、花椒粉、鹽適量。
[制作方法]將蝦皮剁成末,豆腐抹成泥,蒜苗切成段。把豆腐加入蝦皮、花椒粉、鹽混勻。熱鍋放入油,甩蔥、姜末熗鍋,放入蝦皮豆腐泥,炒片刻;放入蒜苗,炒勻即可。
此食譜含蛋白質7.7克,脂肪6.1克,熱量106 .7 千卡, 鈣340毫克。適合八個月寶寶。
蝦皮豆腐羹做法:將豆腐抹成泥狀,放入洗凈,剁碎的蝦皮,再磕入雞蛋,放少量蔥花、細鹽一起調勻,邊攪邊加入適量水,攪成稀粥狀,上屜蒸15分鐘,即成。注:吃時點些香油提味。 適合七個月寶寶。
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么?
許多父母認為,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后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。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。因為胎兒出生之后臍帶被剪斷,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,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,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,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后第三天就開始補鈣,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。
我們知道,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,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。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,含磷15毫克,兩者之比為2.4:1,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。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。相反,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,含磷93毫克,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,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,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.2:1,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,也不利于腸壁對鈣的吸收。臨床觀察也證實,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。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,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,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。那么,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?
1、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──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、磷酸鹽等鹽類,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,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,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。
2、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──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,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,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。
3、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──由于奶制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,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。
4、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──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─600毫克,3─12歲每天需800─1000毫克。按照正常的飲食,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,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,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。此外,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,如果體內鈣劑充足,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,反之就會多一些,多余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。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,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。
需要強調指出的是,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,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,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。如果鈣吸收良好,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,并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,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。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,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,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,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癥而導致佝僂病。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,不可過量,否則會引起中毒。
另外,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,但不是服藥,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。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,例如乳類、乳制品、藕粉、綠葉蔬菜、根莖類的植物、黃豆等等,尤其是豆腐和豆漿,經常食用,鈣劑就不會缺乏了。
小兒補鈣要注意吸收
福建省立醫院小兒科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發現,不少嬰幼兒的父母為孩子多方面補鈣,但孩子仍然嚴重缺鈣。專家指出,并不是經過補鈣嬰幼兒就能吸收。因此,父母要學會科學補鈣。
據專家介紹,食物中鈣的最好來源是奶和奶制品,而豆類、綠色蔬菜、瓜子、蝦皮、貝、蟹、牡蠣、巧克力、芝麻、核桃、杏仁、蘿卜干、海帶、銀耳、黑木耳等鈣質也較豐富。
雖然,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鈣資源,但健康專家指出,人體對鈣的吸收還需要借助維生素的作用。
參考文獻:摘自醫藥問答 回答者:smile3988
- Jan 19 Wed 2011 13:53
寶寶缺鈣怎么辦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